2024/09/09(一)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62
鬧時煉心,靜時養心,
坐時守心,行時驗心,
言時省心,動時制心。
【註釋】
⑴煉心:「煉」用火燒或高溫加熱等法,使物質去掉雜質,變得精純或堅硬。「煉心」是要把「凡心」煉到「見可欲而不動心」,然後可以臨危不亂,做到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
⑵養心:涵養心志;養性。
⑶守心:指堅守節操之心。
⑷驗心:察看、檢查心。
⑸省心:不必勞神操心。
⑹制心:管束心。
【譯文】
熱鬧的場合可以鍛鍊心志,安靜可以養心,坐時可以安守己心,行動時可以檢驗自己的心念,言時省察己心,動時管束己心。
●【賞析】
⑴鬧時煉心
王陽明說:「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面對的環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內心,境轉心不轉,這是煉心之道。很多年輕人定不下心來總是找外因,覺得是外界影響到自己。殊不知,「不是幡動,是爾心動」。
王陽明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參加會試又一次落榜。其他考生發現自己沒考上就開始嚎啕大哭,只有王陽明面無表情。大家還以為他太過傷心了,便都來安慰他,幫他打開心結。但王陽明卻微微一笑說:「你們認為落榜是恥辱,我卻認為落榜動心才是最大的恥辱。」
人生中會遇到很多的艱難困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能體現人的心性修養。普通人就是哭嚎哀泣,而真正有修養的人能淡定自若,泰然處之。
那如何才能做到這樣的「淡然」呢?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向內尋求定力,一個人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⑵靜時養心
古人云:「養心貴以靜,淡泊宜於性。」一個人只有保持安靜,才能放鬆自己,淡泊從容。
蘇軾被貶黃州,為自己建了一座草堂,他請人將草堂四壁繪滿雪花,稱之為雪堂。外界複雜紛擾,雪堂卻獨守一份簡單。閑來無事,蘇軾便靜坐其中,獨自面對四面雪白,內心平靜而豐盈。
現代人忙忙碌碌,沒有一刻安閑,疲憊的心靈時刻緊繃,遲早會有崩斷的一天。安靜下來,一個人才有時間去沉澱,去反思,去昇華。古人說:「靜能生慧」。只有安靜下來,才能擁有一份應對複雜的智慧。只有心靈安靜下來,才有了觀照萬物的可能。
⑶坐時守心
古人認為獨處可以「神不濁」、默坐可以「心不濁」。一個人在自己獨處的時候,要守住自己內心的清明。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守住內心的準則,守住人生的底線。
曾國藩在擔任兩廣總督期間,有個縣令送了他一幅王羲之的字,價值連城,珍貴異常。曾國藩晚上拿出來細細觀賞之後,退還給縣令,說:「世間尤物,不敢妄取。」
為官幾十年,權傾朝野,曾國藩卻家無餘財,後來他兒子曾紀鴻給家人看病還需要外出借錢。這樣的曾國藩着實不愧為一代大儒。曾國藩說:「慎獨則心安。」
人只有守住自己的良心,上不負天,下不愧地,才能坦坦蕩蕩面對天地神佛。守住利益的誘惑,守住自己的內心,才能守住人格與尊嚴。
⑷行時驗心
古人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蘇軾小時候立志成為范滂那樣真誠正直的人。長大之後,無論是在朝堂還是在鄉野,他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哪怕被貶千里,流浪一生,他依然不站隊,不結黨,始終保持一份真誠與善良。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時刻檢省自己,提點自己,想想當初為何啟程。不要忘記初心,不要偏離航向。人生只有一次,生命無法重來,務必要活出自己的光彩。
⑸言時省心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個人話越多,招致禍患的機率也就越大。清朝咸豐皇帝下令百官建言獻策。曾國藩二話不說上了一份奏摺,毫不客氣地指責皇帝三個錯誤。咸豐皇帝很生氣,當場就要拿他開刀。幸虧有人替曾國藩說好話,他才免了一場牢獄之災。
經歷這次事件後,曾國藩說話越來越謹慎,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給別人留把柄。每天回家曾國藩都把自己的言行記錄在日記里,反思自己,改正自己。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所謂:「話到嘴邊繞三圈」,一個人說話之前,一定要在腦子裡先想過順過,自己覺得合適才說。能說不是本事,懂得慎言,適時沉默,才是明哲保身、善護自身之法。
⑹動時制心
孔子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從道不從己,不憑空揣測,不自以為是。凡事客觀理性,恪守規律。
曹操寵愛曹植,但他卻選擇了曹丕作為繼承人。曹植浪漫多情,文采斐然,是個不可多得的詩人。曹丕勤懇務實,政務嫻熟,是個出色的政治家。所以縱然強悍如曹操,最終也選擇放棄心愛的曹植,把江山事業交給了曹丕。
古人說:「惡不去善」。就是說,不能以個人好惡論是非、定行止。喜歡的人或者事,不一定是最適合的,千萬不要被情緒迷失理智。剋制自己肆意妄為的心,按規律辦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修心。一個人唯有內心豐盈堅定,安靜澄澈,才能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與躁動。修好這顆心,安好這條命,才能活好這一生。
其實,修行與生活、工作可以很好的並存,不會相互矛盾而取捨誰。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具有佛性的,只是因為為了生活到處奔波、陷入忙碌的事物,逐漸失去了最初的自我,忘記了最珍貴的東西是在自己的心中。
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修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與人相處,慈悲救渡眾生,涵養不求回報的佛心,才是修行的真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