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五)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52
禍到休愁,也要會救;
福來休喜,也要會受。
【譯文】
遇到壞事不必愁,只要有方法補救;好事來臨也不必歡喜,要會承受。
【註釋】受:接受,承受。
●【賞析】
順境時居安思危,落寞時依然清醒,以寵辱不驚,淡然自若的心態,才能看透這世間險惡,在世事紛繁之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時候,才能獲得心靈的寧靜,保全人生的平安。
如果不能用超出世俗問題的淡然去面對問題,在得意時過喜,在失意時過悲,那麼就會因為自身的情緒使本來存在的事情更加糟糕。
古往今來,不管是歷史人物,還是如今生活中看得見的那些人,哪一個人的成就,不是在承受苦難而能堅持奮戰不懈之中獲得的呢?又有哪一個人的悲劇,不是在得意之時過度驕縱而留下敗筆的呢?
圓因法師《茅篷劄記》: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福莫大於無禍,禍莫大於邀福。禍到休愁,也要會救;福來休喜,也要會受。」
這一句也是告誡世人,凡事莫強求。世間種種因果定律、盛衰法則、福禍相依之道,均環伺於我們身邊,看淡人生之興衰起落,視富貴如浮雲,「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此的人生觀就能平靜的迎接所有的順逆窮通,能運己命於志節操守之間,福來不喜,禍到不愁,人生沒有永遠的大起大落,且看自己是否過喜過悲。一切的喜怒哀樂都是由於心的執著所生發,能超越它,主宰自己的心,就能處於寧靜祥和,喜樂平安的人生。
《太上清淨經》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牽之。常能遣其慾,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又云:「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所以痛苦煩憂、大喜大悲都是由於不能自性做主,隨著世俗的心輪轉於生死苦海之中。因此學道、修道、悟道,正是人生的一條明路。誠如《太上清淨經》最後一句云:「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