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一)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34
諉罪掠功,此小人事;
掩罪誇功,此眾人事;
讓美歸功,此君子事;
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註釋】
⑴諉:推脫,把責任推給別人。
⑵掠:爭奪,搶奪。
⑶歸功:把功勞歸於某人或某一集體,此處指將功勞歸於他人。
【譯文】
爭功諉過是小人的本事,掩飾過錯、誇耀功勞是凡人的本色,功勞美好謙讓於別人是君子的行為,替他人分擔眾人之不滿及過錯,是成就大德行的事。
●【賞析】
推脫罪責、爭奪功勞,這是小人幹的事。掩飾罪過、誇耀功勞,這是一般人幹的事。能將美名、功勞歸於他人,這是君子的行為。能主動分擔他人承受的埋怨和過錯,這是德行高尚之人的作為。:「」
◎古德云:「人非聖賢,熟能無過?」
面對過失,聖賢之人與凡夫的差別,在於能真誠地反省、檢討、改過。西方十四祖龍樹菩薩,自幼天資聰穎奇悟,年輕時已遍學一切世間之學,曾與好友三人用隱身術進入王宮,侵犯女眷。國王大怒,令士兵向空中揮刀,同行的友伴因此喪命,僅龍樹菩薩一人得以脫身。因此事件,龍樹菩薩感悟到愛欲為眾苦之本,出宮後,捨離愛欲,出家修行,後受大龍菩薩所化,歸向大乘,致力於弘揚大乘佛法,成為一代祖師。經云:「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龍樹菩薩的公案讓我們知道「聖人也有過去,罪囚也有未來」,關鍵在能否反觀自省、改過自新。
◎古人又說:「聖人過多,賢人過少,小人無過」
由於覺照力不同。聖人遇到任何事情,都覺得是自己的不對而承擔過錯;賢者懂得時時反觀自照,覺察到過失,能及時補正或改過;小人遇到境界便怪東怪西,不肯承認自己有錯,所以認為無錯可改,也因為如此,習氣毛病愈養愈重,執著越來越深;起惑造業,惡業成熟就要受報,輪迴生死不已。
◎惟覺老和尚開示:「修行沒有別的,就是不斷地反省、檢討、改正,除去心中貪瞋癡這三堆垃圾,恢復心的清淨。」
懂得自省,才能發現心中的賊人,從而才能進一步將賊人轉化成賢人、聖人。所以,修行的要訣就是要能自省。
◎善導大師曾說:「念念稱名常懺悔」。
我們修道本身就是在懺悔,因為拜佛稱念佛號具有無上的功德。我們二六時中,不論行住坐臥,都念念回歸清淨心,念念感恩懺悔,能夠消我們深重的罪業。因此我們必須至誠反省發露,儘量不要掩蓋過失,不然的話就會像右手掃地、左手灑灰塵一般的不智。
◎「以為沒人知,冥冥有記錄」:
我們在人間的一言一行,起心動念莫不為報事靈童及三尸神所記錄,有求道者會在天上功過樓裡記錄著,陰間的執事也會有一本黑簿記載著所有未求道者一生所作所為以作為審判之用。我們所做的事,有時候旁邊並沒有人在場,以為沒人知道,可是依然點點滴滴都被記錄下來,所以有一句諺語說:「人間所做事,居心之邪正,以為沒人知,冥冥有記錄。」又說:「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不只有形的言語行為會被記錄下來, 即使是無形的起心動念也會被記錄下來。當然,起心動念如果是一般微細的妄想雜念還無大妨害,如果是很深重的惡念,就會被清清楚楚的記錄下來,仍然是會有果報的。
◎王陽明先生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一顆純真誠懇的心,以玉石來做比喻,就是純,無瑕疵。心無瑕疵,即心中無賊。能看透世事者、心無疑惑者、心地坦然者,心中自然無賊。
誘惑、迷失、自私、錯誤、痛苦、無知、驕狂、迷惑、猶豫、欲望都是賊。能帶來負面結果的一切因素都是賊。賊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如果覺得諸事不順,就該將眼光投向自己的內心,去檢索心內的陋習,跨越自己的心坎。若能把心中之賊破掉,學業、事業、家庭、道業都會有所改變,人生問題能徹底解決。
◎商朝開國君主成湯的盥洗盤上刻有銘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日除去舊染的污垢,日新又新,則天天日新不已。一個國家因革新而充滿欣欣向榮的新氣象,同樣地,一個人也能因自省而迎來全新的人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