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0807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2024/08/07(三)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29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道德隆重,守之以謙。

【譯文】

聰明智慧的人,要保持著敦厚拙樸的態度,不可鋒芒畢露;功高蓋世的人,要保持著謙虛禮讓的態度,不可居功自傲。勇猛無敵的人,要保持著小心謹慎的態度,不可無所忌憚;擁有巨財的人,要保持著如有不足的態度,不可張狂放肆。

【註釋】

⑴被(ㄆㄧ),就是覆蓋、遍布的意思。

⑵損,降抑、克制的意思。

⑶損之又損之,就是說日益去除華偽以歸於純樸無為。引申指盡可能謙抑。

●【賞析】

這一句出於《孔子家語》卷十。子路:「請問夫子,想要保持盈滿卻不傾倒,有辦法嗎?」好像說我們拿了一盆水倒滿了,不會讓這個水溢出來,是不是有辦法?

夫子回答說:「聰明睿智,而又能保持敦厚若愚的態度」。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他很聰明,很有才智,而且他又能保持他很敦厚,他好像沒有智慧的態度,我們一般講大智若愚。

「功蓋天下」,就是功勞很大。蓋天下就是普天之下他的功勞是很大的,又能夠「保持禮讓不爭的態度」。好像他對國家社會他奉獻很大,但是他能夠保持禮讓,不跟人家爭,這種態度。

「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勇力就是說他力量很大,足以震撼整個世界,但是他又能夠「保持小心畏懼的態度」,不會憑著說自己很勇敢,力量很大。比如說一個國家很強大,它是可以震撼整個世界,但是它能夠保持小心畏懼的態度,不會很傲慢、欺負人,雖然他的勇氣力量可以震撼世界,能夠小心畏懼、謹慎。

「擁有四海的財富」,就是很有錢,可說是富可敵國,「而又能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有錢但不驕傲,而且還是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以上是夫子回答子路所問要如何保持盈滿卻不傾倒,就是一盆水滿滿的,但是不會倒出來,有沒有辦法?夫子就回答他,能夠保持這樣的一個謙虛態度,那就有辦法了,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損之又損之」的道理,也正是「持盈保泰、明哲保身」的最佳詮釋!

聰明睿智而能自安於愚,功蓋天下而能謙讓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卻能守之以怯懦,擁有四海的財富,但能謙遜自守,這是所說的謙虛再加謙虛的方法啊!

一個圓滿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麼,而更多的是看你沒有了什麼。有一些東西,只要你沒有了就會幸福:沒有過多的慾望、不良的慾望、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的慾望,沒有很多庸俗的想法,內心達到一種平靜,那就是幸福,人生要學會做減法。

有人問佛陀:「通過修行,最終得到了什麼?」佛陀答:「什麼都沒有得到。」那人再問:「那您還修行做什麼?」佛陀微笑說:「我告訴你我失去的東西:我失去憤怒、憂慮、悲觀和沮喪;失去焦慮不安;失去了自私自利和貪嗔痴三毒、失去了凡夫俗子的一切無知習氣障礙。」想想看沒有這些障礙身心修行的習氣毛病,是多麼的清靜啊!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說:追求學問,就要求天天都學有所得,習有所成。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儘量減少自己的欲望和行為。對自己的欲望和行為減之再減,堅持不懈地一直減下去,最後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了。達到了無為的境界之後就會發現,凡事順應自然,不加人為造作,也就自然能成就一切事物了。

人類的歷史已經證明,能夠得到天下的人,靠的就是無為處事。倘若沒有無為的心境,而非要用智謀的手段,處心積慮、極盡所能地去爭取天下,反而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中國歷史上的諸葛亮就是一個明證,儘管他上知天文,下識地理,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然而費盡心機最終也無法克復中原,恢復漢室江山,造成千古惘然。

今日本文與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前後呼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意思是說最大的圓滿好像有缺陷,但是它的作用不會衰竭;最大的充實好像很空虛,但是它的作用不會窮盡。最大的正直好像是枉屈,最大的靈巧好像是笨拙,最大的辯才好像是木訥.疾走可以克制寒冷,定靜可以化解炎熱.平淡無為是天下的正途.

我們要學習老子的智慧就是看到事物的真正本質與目的,也就是體;而非我們一般人習以為常的只看表象,也就是相;然後才能用對方法,達到目的,也就是大用。

Comment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