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6(二)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28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註釋】
⑴擔當:擔負、承當。
⑵襟度:胸懷度量、胸襟氣度。
⑶涵養:沉潛道德。指內心的修鍊工夫。
⑷群行群止:指結隊而行而止。「行止」是前進後退的行動、舉動、態度。
⑸識見:見解、見識。
【譯文】
逢到大事和困難的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擔負責任的勇氣。遇到逆境的時候,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胸襟和氣度。而逢到喜怒的事時,則可看出一個人的涵養。在與民眾同行同止時,也可看出一個人對事物的見解和認識。
●【賞析】
一般人遇到自己所不能解決或是無力承擔的事時,往往容易採取逃避的態度,或自我保護的措施。但若人人都採取這樣的態度,豈不是無人來擔重任了嗎?所以,逢著大事或難事時,便可看出一個人的擔當。
面臨大事或難事,有人選擇逃避或退縮,有勇氣的人則選擇面對。《三國演義》中曾描述魯肅向孫權獻計,設宴向關羽索回荊州。關雲長在眾人勸阻下,還是單刀赴會,卻於宴後佯裝醉酒,拉著魯肅說:「您今天請客,莫提起荊州之事。我醉了,怕傷故舊之情。改天請您到荊州作客,再作商議。」因有勇有謀而化解危機。
一有胸襟氣度的人,在面臨逆境時不會怨天尤人,他能接受順境,也能接受逆境,因為他明白世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需要人的努力。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輩子處於順境,也不會一輩子遭遇逆境。有些人在生活順遂時,不知養深積厚、未雨綢繆;等到逆境來時,只會怨天尤人。其實,所謂「逆境來時順境因」,處於逆境,正好韜光養晦,充實自己。處於順境時,則應謙沖為懷,時存感恩,積福保福。看一個人對順、逆境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他的胸襟和氣度。
喜怒最易使人心動而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喜要能不得意忘形,怒要能明白事理,所以有涵養的人往往不易為喜怒所動,一方面是真正可以喜怒的事並不多,一方面也是怕因喜怒而判斷錯誤。
唐朝時有位漕運使,遇風沉船,損失大批食糧,尚書盧承慶將他的考績評為下等,漕運使看了,不慍不火,並不辯解。後來,尚書考慮到風災非人禍,就將他的考績改成中等,漕運使看了,也沒露出喜色。尚書讚歎他的「寵辱不驚」,就將他的考績改為上等。一個人臨喜臨怒,能夠寵辱不驚,自有過人的涵養,而得到他人的尊敬。
一般人容易隨別人的行止,而和他們做出同樣的事,但別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對的,真正有識見的人心中自有取捨,而不會盲目地追隨。
處在人群中,有時不免要隨順他人的行動,尤其在講求流行的現今社會,衣食住行育樂,哪一樣跟不上別人的腳步,就會被譏為落伍。但是,一個有識見的人,有當行則行、當止則止的智慧,有分辨真相的能力,不會被視聽混淆,不會盲動、蠢動。對有意義的事,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對無意義的事,雖是眾人趨之若鶩,他也會堅決拒絕。
有寬大的胸襟,深厚的涵養,見長識廣,勇於擔當,都是勇者的氣度。
這時心中浮現兩位前人的影像,那就是厚德大帝高老前人和精勤金仙柳老前人,他二老因為身負開道的使命,義無反顧,離鄉背井,千辛萬苦,九死一生的把道帶到台灣,從零開始,不畏艱難,事事親躬,胼手胝足,以德化人,以信感召眾生,終於大道開展,道親誠心。這都是因為他二老的勇敢承擔以及胸襟氣度涵養所致,是我們要終生效法學習跟隨的榜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