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五)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24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譯文】
脾氣切忌旺盛,心志切忌滿足,才情切忌顯露。
【註解】忌:害怕,畏懼。
●【賞析】
此句勸勉人們要保持內心平靜、謹慎和謙虛,不要過於激動,不要貪心,也不要過於自負。
◎氣忌盛
氣,有情緒、氣勢、表情等不同意思。盛氣,血氣方剛,浮躁傲慢,盛氣凌人,情緒衝動,這些都是修養不足的表現。一不小心做出打打殺殺的事情,則後果不堪設想。「學問深時意氣平」,學問修養想要成就,必須戒除這些。
所謂:「理直氣壯為凡夫,理直氣和稱聖賢」,得理不饒人,就是凡夫的行徑,而心胸寬廣,包容萬事萬物的聖賢君子,都能理解他人的是是非非,不予計較,和顏悅色的待人處事,讓事情可以順利圓滿。這就是「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大氣度呀!
◎心忌滿
涵養心志,要戒除驕傲自滿,保持謙虛卑下。自滿自矜就會障礙自己向上提升,所以說「滿招損,謙受益」。
一個人的心胸是寬廣還是狹窄,對於一個人的成就有很大的關鍵。心胸寬廣,便能無所不納,可以兼容並蓄,察納雅言,那麼一切善惡敵友都可以融合在自己的心中,這就是「虛懷若谷、志在千里」的心胸。
《道德經》說:「持盈之道,損之又損」,要保持最滿盈的地步,就必須不停地損抑自己,這就是謙虛,否則盈而不損則溢矣。
「天道忌滿,人道忌全」是自古至今傳統文化中的一個諺語,意思是在做事情或處理事情時,應該留有餘地,不要做到十成,以免觸犯天道或人道的忌諱,自古人生最忌滿,「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禪話:「半貧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捨半行善! 半聾半啞半糊塗,半智半愚半聖賢!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親半愛半苦樂,半俗半禪半隨緣! 人生一半在於我,另外一半聽自然」吧 !
◎才忌露
天生我材必有用,真正有才華的人即使不刻意顯露,也會脫穎而出,為人矚目。浮華炫露恰好說明見識淺薄,難以成就大器,也是薄福的表現。三國曹魏的楊修雖然有天縱英才,卻恃才傲物,時時炫露其才華,平時雖能令人驚豔,戰時卻引來殺頭之禍,誠為我們的警戒呀!
《禮記》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凡事發乎情,止乎禮,在此基礎上,才能在世而修出世法。想要提升靈性,就要切實作克己的功夫,達到心平氣和。
「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恭敬謹慎,嚴守心神,不令放逸,漸漸收攝妄想雜念,心神就能寧靜安定。收斂抑制情緒意氣,有所節制而不放任,情緒就能平順和諧。境隨心轉,我們的環境也會變得祥和安樂。
康熙皇帝教育皇子留下了許多訓言,收錄在《庭訓格言》中,其中包括君子「三戒」,「訓曰:孔子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戒色、戒鬥之時已過,惟或貪得,是所當戒。」
君子三戒出自《論語·季氏第十六》,大意是說年少時,血氣還不成熟,要戒色慾;等到壯年時,血氣方剛,要戒與人爭鬥;步入老邁,血氣已經衰弱,這時要戒貪慾。此三戒傳流至今仍然不失為我們修身養性、韜光養晦最好的依循之道。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