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一)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20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註釋】
⑴謙退:謙恭退讓。
⑵安詳:形容人舉止從容不迫。
⑶涵容:寬容。
⑷恬淡:心境安然淡泊,不慕名利。
【譯文】
謙遜退讓,是全身避禍的首要方法;從容穩重,是立身處世的首要方法;涵養包容,是屈己待人的首要方法;灑脫不拘,是養心全性的首要方法。
●【賞析】
此句提出修身養性的四個原則,包含了為人處世、頤養身心等面向。
謙退是保身良方,古人對此十分重視。《尚書·大禹謨》說:「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把「謙」提高至天道的境界。此外,「謙」亦是《易經》其中唯一「謙卦六爻皆吉」之卦。
宋朝慈受懷深禪師作有《退步》詩十二首,《退步·其十一》寫道:「萬事無如退步眠,放教癡鈍卻安然。漆因有用遭人割,膏為能明徹夜煎。」可為謙退作一註解。
當然,有時亦須當仁不讓。有道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堅持真理,見義勇為,這便是孟子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安詳是處事良方。閒來無事時,人要維持安詳的心境不難,是什麼使人失去安詳呢?最大的原因是怒火。《退步·其一》寫道:「只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裏嗔。」其次為焦躁。老子說:「靜為躁君。」只要內心平靜,自可安詳。
涵容是待人良方。《退步·其八》寫道:「聽他人笑生涯拙,自喜閒身得自如。」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每每出於言辭與態度。我們往往對別人給自己的評價過於敏感,過於執着,容不得別人的逆耳忠言。
其實,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心,清楚知道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是正確的,便不必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批評。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聖哲:蘇格拉底、耶穌基督、佛陀、孔子,哪個在當世與後世,沒有被人排擠和誹謗的呢?有道是「有容乃大」,沒有容人之量,成不了大器。
恬淡是養心良方。《退步·其三》寫道:「萬事無如退步人,淡中滋味最天真。」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欲。」諸葛亮《誡子書》也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恬淡並不意味着萬事不關心,而是要排除過多的欲求,把心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唐朝布袋和尚有一偈曰:「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遇到不順心時想想這首偈,就能化解心中的結,凡事退讓一步或轉個彎,就是個轉機。
厚德大帝高老前人教我們:「遇事要轉身,心悶會歸真,念念感天憫,許爾道行深」這就是為人處世、修心養性的原則呀!
●《格言聯璧》簡介:
《格言聯璧》全書以類編次,內容包括「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附攝生)、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凶類」等,凡十類。各類之間,並非經緯分明,而是有所交錯,要之皆以「修己、行仁、省躬、察物」為歸。
《格言聯璧》的內容廣博,意蘊深厚,涵蓋了社會人生的各個方面,反映了傳統社會的道德觀念。各個時代的思想精髓都有所包羅,厚重睿智的思想,通過簡練的話語,得到了明晰的呈現。《格言聯璧》自咸豐元年(1851年)刊行後,即廣為傳誦,所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貧富,家家置之於案,人人背誦習讀」。一時蔚為風氣,產生洗滌人心、教化人性之美名。
●《格言聯璧》作者簡介:
《格言聯璧》是清代學者「金纓」編輯的一部「格言集成」。
金纓,字蘭生,山陰人,清朝道光、咸豐時人,他遍覽群書,凡遇名言佳句便記錄下來輯為《覺覺錄》,後來因為《覺覺錄》的篇幅浩繁,刊刻費用巨大,又在此基礎上,取其精華選編為《格言聯璧》。
金纓所編《格言聯璧》一書,按儒家的《大學》和《中庸》之道,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主要內容為框架,收集有關這些內容的至理格言,按當時人的閲讀習慣分為八類,從個人、家庭到社會、國家,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其中不乏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治家教子的諄諄教誨,修身養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璣,句句中肯,雅俗共賞,發人深省。
作者的用意在於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即用聖賢先哲的至理格言來鞭策啓迪童蒙,從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努力進取、長大以後成為於國於家有用的人。
該書説理之切、其舉事之賅、其擇辭之精、其成篇之簡,皆萃古今。每一條事理內涵豐富,廣博精微,言有盡而意無窮,先哲的聰明智慧和無限期望,盡在這聯珠妙語之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