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 鉢卿 李

- 2024年7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24/07/28(日)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19
名譽自屈辱中彰,
德量自隱忍中大。
【譯文】
高尚的名聲聲譽,在屈辱中彰明;宏大的道德雅量,在隱中發揚。
●【賞析】
君子的名望與聲譽,在忍受屈辱中更加彰顯;其德行與心量,在沈默涵容中更加廣大。
【歷史故事】晏子--名譽自屈 仁心厚德
春秋時期,齊景公宰相晏嬰(人皆尊稱晏子 )出使魯國期間,齊景公在全國徵集了一些工匠,開始建造大臺之館,以供國君遊樂休憩之用。到了年底,天氣已經很嚴寒,工程卻仍在進行,因此而受凍挨餓的人很多,大家不免抱怨國君不能體恤百姓,也盼著晏子早點回國,以解救他們的困苦。
晏子回到齊國,聽了景公大造臺館,百姓挨凍受餓的事,並未有什麼表示。當晏子前往復命時,景公特意設宴慰勞他。景公請晏子入坐,兩人飲酒暢談,非常愉快。
待酒酣盡興時,晏子起身對景公請求道:「君王若要賞賜微臣,臣請高歌一曲。」接著,晏子便唱了起來:「冷水淋濕了我的衣襟,寒徹骨髓,該怎麼辦呢?朝廷奢靡,民生凋敝,不容我生存,該怎麼辦呢?」歌聲悲泣,使人心酸。唱完後,晏子自己喟然長嘆,流下眼淚。
景公看到晏子如此,馬上離席而起,走到他身旁,勸他說:「先生為何這般呢?莫非是因為大臺的工程嗎?寡人叫他們停工就是了。」晏子聽到景公這麼說,便起身向景公再三禮拜致謝。
晏子辭別景公,並沒有馬上回家,卻悶聲不響地走到大臺工地。到了工地,晏子二話不說,拿起藤條就打那些工作不努力的人,一邊打,一邊還念著:「我們這些升斗小民,都有自己的房屋以避燥熱潮濕,現在國君叫大家合力造一座大臺之館,還不能迅速完成,以後還能做什麼事呢?」如此一來,所有的人都認為,晏子傷天害理,幫助君王虐待百姓,因此都說:「晏子助天為虐!」
等晏子回去,還沒到家門口,景公就發出命令,叫迅速停工,於是整個工地的人歡喜異常,有車的駕車,沒車的就趕快走,一下子都走光光了。
孔子聽聞此事後,感嘆說:「古之善為人臣者,聲名歸於君王,災禍歸於己身,在朝廷上就幫助君主去其不善,在外則高歌君王的德義。因此,雖然事奉的是無能的君主,卻可以使周邊各國朝拜順服,而他自己仍虛懷若谷,不誇耀自己的功勞,當今之日,能當此無愧的,恐怕就是齊國的晏子吧!」
晏子為了勸諫國君,能委屈自己,承擔汙名,而推崇國君愛民勤政之德,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智慧與仁德、勇氣,一心報效國家的忠臣良相,值得後世學習的典範。而齊景公雖無能常犯錯,卻能徵詢於良相而非佞臣,聽從諫言,願意改悔,也不失為難得之君。
《孝經·諫諍章》子曰:「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爭臣即諍臣,敢於諫正國君之缺失,國家才能免於危難。諫正者須能委屈隱忍之姿,以智慧懇切好言感化長上或父老,以力挽狂瀾,扭轉危機。
再來看師母老大人於神州眾生有誤解時,她老人家向師尊老大人自請禁足三年,待誤解澄清後再復出辦道。又來台逢官考熾盛,道場屢被抄查之時,她老人家再次自囚並向上天祈求一萬叩首,希望徒兒們可以好好修辦道,一切的罪業由她老自己承擔,終於獲得上天恩准。這是師母老大人的隱德救劫,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慈悲菩薩大愿,我們要永遠牢記並生生世世追隨道場前人輩修辦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