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0724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 作家相片: 鉢卿 李
    鉢卿 李
  • 2024年7月2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4/07/24(三)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15

心一鬆散,萬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

心一執著,萬事不得自然。

【譯文】

如果用心一旦鬆散,那麼萬事都做不好。如果用心一旦粗疏,那麼凡事不能聚精會神。用心一旦固執,凡事就不能見其本來面目。

●【賞析】

古人所說的心,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扭曲,他的信念、追求都會隨著扭曲而變形,甚至會變得卑鄙無恥。

六祖惠能大師在初得法之時,五祖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他說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 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這是六祖所感應領悟的心能生萬法,故而心即自性,自性乃天心、光明本性,主導自己的一切言行舉止。

心不可不專,心不專,心模糊,則萬事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無味,寢而不安,不能聚精會神,學習的成果也就有限。

心不可疏忽,心疏忽了,小則人我嫌隙,大則危害生命。《關尹子》曰:「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

心不可執著,心執著,萬事不得自在,心有所偏頗、心有所計較、心有所執著,則萬千的事情都不能得到本來面目,亦不能回歸自然。凡事要能看得開,看得開就能安心;思想要通達,能通達才能面面俱到。

心不可掛礙,心掛礙,萬事不能適意,許多人本來生活可以過得安然恬適的,卻因為掛礙著名利、掛礙著錢財、掛礙著親朋故舊、掛礙著種種人我是非,甚至美醜胖瘦,而變得不快樂,一事無成,真是何苦來哉呀。

《佛遺教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只要能將心收攝回來,專心致意的面對當下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處理得妥妥當當。


孟子也一再的提倡「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因此我們要常常回歸本心本性,回到自己當下的清淨心,不去煩惱過去,不去煩惱未來,不去煩惱種種不一定會發生的虛無的事,把心放下歇下,安然處之,才能靜中生慧,照見萬事萬物的本然,當做不當做,即了了分明。

Comment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