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0706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2024/07/06(六) ●一日一箴言

《圍爐夜話》:54 靜者心不妄動,敬者心常惺惺。

【註釋】

⑴惺惺:清醒。

【原文解說】

程子教人以靜,朱子教人以敬,靜者心不妄動之謂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謂也。又況靜能延壽,敬則日強,為學之功在是,養生之道亦在是,靜敬之益人大矣哉!學者可不務乎?

【譯文】

程子教人「主靜」,朱子教人「持敬」,「靜」是心不起妄動,而敬則是常保醒覺。由於心不妄動,所以能延長壽命,又由於常保覺醒,所以能日有增長,求學問的功夫在此,培育生命的方法亦在此,「敬」和「靜」兩者對人的益處實在太大了!學子能不在這兩點上下工夫嗎?

●【賞析】

古人非常重視「心靜」和「持敬」,並把它們作為修身養性的功夫。

「二程」曾教導人們,不要讓自己的心,被外界的事物所困擾;朱熹則教人要時常保持內心的清醒。「心靜」和「持敬」不僅有益於修身,還對養生和治學有很大的好處。

《管子·內業》中說:「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憂患。」說的是人的生命應該以和平中正為本,生命會有所失,一定是因為自己內心產生了喜怒憂患的緣故。

「靜則心不妄動,然後生定,敬則心常清醒,然後能得」,靜則心不妄動,即是指任憑外界喧譁繁鬧,自己的心仍靜如止水,不為外界所迷惑,更不會隨波逐流。靜是一種功夫。靜不是平居無事時的木訥少言,而是身臨險境時的處變不驚。程明道云:「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外。」明道先生所謂靜,乃是指心不隨物轉的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禪定,動靜皆宜的境界。

在這句話中所提到的「程子」就是宋朝的程明道,也叫做程顥,人稱明道先生,十歲能詩,十二歲便如老成人,見者無不喜愛。程明道先生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抒發靜觀之情: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明道先生口中所謂的靜,就是指心不隨物轉的淡然境界。正所謂:喧鬧任其喧鬧,我自與世無爭。靜是一種功夫,能靜者心不亂,不管這世間風雲如何變幻,我自然只有清新潔白之心貌。在這紅塵風雲變幻之中,心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一個光明自性為主宰,這是一種功夫,更是一種超然智慧。

如果說程明道先生的「靜」是內在修心的法門,那麼「朱子」朱熹先生外在的「敬」則是對於自身處事的最佳指導。朱熹曾經說過:「我自有一個明底事物在這裏,把個敬字抵敵,常存個敬字在這裏,則人欲自然來不得。」這個「敬」字,是一種外在處事的修養功夫。此敬字於我們道場亦是大家最尊崇的佛規禮節與家訓之一:敬天地禮神明、尊敬仙佛、孝悌慈誠敬信,是人人必修的一門功課。

Commentaire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