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0703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2024/07/03(三) ●一日一箴言

《圍爐夜話》:51 飲食有節,男女有別。

【原文解說】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勝,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飲食有節,男女有別。

【譯文】

飲食的欲望和男女的情欲,是人的欲望中最主要的。然而如果放縱它,讓它淩駕於一切之上,可以使道德天理淪亡。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一定要讓飲食有節度,男女有分別。

●【賞析】

在人類的慾望中,最主要的便是飲食的慾望和男女的情慾。前者用於維持生命,後者用以延續種族。但是,人類更有精神的生命需要維持和延續。禽獸也有覓食求偶的生存需求,人類如果沒有精神生命,和禽獸又有何分別?

所謂「人慾既勝,天理或亡」,因為無論飲食或男女,其對象都是有限的,而慾望本身卻是無窮的。若是放縱這些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去爭奪有限的資糧和對象,很可能使道德淪喪,天理不彰。在人慾勝過天理的狀況下,人很可能會做出許多互相傷害、乃至於不仁不義的事。如此一來,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竟有彷彿禽獸噉(ㄉㄢˋ)食淫樂的行為,豈不可哀?

「食色性也,君子好色不淫」出自《孟子・告子上》,告子與老師孟子探討人性時的看法,警醒世人,雖然愛好美食美色乃人之天性,仍要懂得拿捏尺度,方不失道德。

孟子更闡發「四善端」為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植於心。《孟子.公孫丑上》:「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並沒有否定人喜愛美食和美色,但絕不會停留於此,更不會認為人因此便可以放任自己的慾望。反而,孟子相信人與禽獸之分別在於人的慾望有道德規範,君子的道德品格和良心本性更為重要。

所以有德之士,必不使人類的心靈淪亡,因此在飲食和男女上,都要有一個節度和限制。飲食只要續命即可,無需太過豪奢,男女則有婚姻作法度。非三餐而食不合理,暴飲暴食亦不合理,非夫妻而合謂之淫,這些都是對飲食男女的一個法則和節度。如果社會上皆重飲食口腹而不重道德,男女淫奔而婚姻敗壞,人性便要淪落了。

孔子對飲食也以身示現其節度,且非常注重衛生保健,《論語·鄉黨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飯要久嚼幫助消化,食材切得越細越好,飯菜放久了有濕濕的餿味或魚肉腐壞都不吃,食物沒壞但顏色難看,氣味不佳都不吃,煮不熟或過熟都不吃,不是用餐時間不吃,肉割得不方正不吃,沒有適當的醬醋不吃,席上肉很多也不吃超過飯量,薑不撤除,可宣肺氣而解鬱,飲食絕對適可而止。吃飯時不與人大聲交談,睡覺時不隨便妨礙別人安寧。日常飲食雖然只是粗蔬瓜果,必先肅穆敬慎祭祀後才吃。

這樣的既養生又有規戒的飲食習慣,實在值得我們現代人加以大力推廣、推崇及效法,絕對會減少許多不當飲食所累積出來的疾病呀。

Comment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