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 鉢卿 李
- 2024年6月2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4/06/27(四) ●一日一箴言
《圍爐夜話》:45 性情執拗不可與謀,機趣流通如可言文。
【註釋】
⑴執拗(ㄠˋ):固執而不順從、不知變通。
⑵機趣:巧妙自然的風趣雅緻(風采神韻)。
⑶流通:運行未受阻礙。
【原文解說】
性情執拗之人,不可與謀事也;機趣流通之士,始可與言文也。
【譯文】
性情十分固執而又乖戾的人,往往無法和他一起商量事情。只有天性趣味活潑無礙的人,我們才可以和他談論文學之道。
●【賞析】
討論事情最重要的是不可先有成見,如果心有成見,事情已無更改餘地,那麼再談也是浪費時間。討論的目的在於使事情更加完善,因此必須虛心地提供意見、接納意見才是上策。
只知依著自己的性子去做事,而不顧事理的人,外在不能見事情真正的需要,內在不能見自己的偏執和缺失,和這種人一起共事,不但於事無益,而且處處妨礙事情的發展,使事情不能活潑進行、運轉流暢。
文學藝術是由我們內心天性所流露出來的,這種天性原本存在於每個人的天賦之中,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因外在的種種因素,使得這種天性逐漸被蒙蔽而滯礙不通了。
在孩提時期,大部分人都能欣賞一片雲,一朵野花,因為在孩童的心中沒有分別取捨,只有無盡的專注,這就是天趣。等到長大了,便失去了這種天趣,在看世界的時候,心中已無純然的真,而加入了許多世俗的觀念。這時即使要他去寫文章,在他的心中已無真正的文章了。
《論語·八佾篇》有一段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啟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備註:商即是子夏。卜商(西元前507年—?),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晉國貴族之後,但到他這一代已家道中落。家貧,勤奮好學,是孔子的重要弟子,少孔子四十四歲,與子遊同列孔門十哲的文學科,長於文學,對《詩經》有深入的研究。曾任魯國莒父宰,孔子歿後在魏國西河(今陝西渭南)創辦學堂並授業,魏文侯曾向子夏問問題。李克、吳起、西門豹都是他的學生。
有一天子夏問老師:「詩經裡所說的美女麗質天生,風韻動人,其靈巧的嫣然啟唇,雙頰成窩,是多麼優美啊!醉人的秋波流盼,黑白分明,多麼明媚啊!配上具素地彩色的裝飾,顯出端莊嫻雅的儀容,更是多麼秀慧啊!這幾句詩是甚麼意思呢?」孔子告訴子夏說:「這正是繪畫的道理,在好的質地上,先用素粉塗好粉底,再著上文飾彩色,方能顯出鮮明美麗。」子夏突然領悟說:「如果將此道理用在進德修業上,應該先敬而後行禮嗎?」孔子聽了非常嘉許說:「詩經往往言在中,意在外,子夏呀,你能以詩悟禮,竟能啟發我的心志,從今而後可以好好與你談論詩書了。」
因此,由孔子與子夏的心靈對話中,可以了解惟有能欣賞萬物天真本趣的人,手中無詩而心中有詩有畫,方可以與之談文論道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