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0623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2024/06/23(日) ●一日一箴言

《圍爐夜話》:41 為善受累勿因噎廢食,諱言有過乃諱疾忌醫。

【註釋】

⑴因噎廢食:因為怕噎著,而不吃東西。

⑵諱疾忌醫:喻掩飾過失而不願聽人規勸。

【原文解說】

偶緣為善受累,遂無意為善,是因噎廢食也;明識有過當規,卻諱言有過,是諱疾忌醫也。

【譯文】

偶爾因為做善事受到連累,便不再行善,這就好比曾被食物鯁在喉嚨,從此不再進食一般。

明明知道有過失應當糾正,卻因忌諱而不肯承認,這就如同生病怕人知道而不肯去看醫生一樣。

【原文註釋】

⑶緣:因為、由於。偶緣即偶然因為何事...

⑷識:知道、了解。明識即明明就知道某事會發生...但是卻不去改善。

●【賞析】

善事本不易為,必須付出心力和勞力。他人有阻礙而你去幫助,即是以你的雙手雙肩幫他搬去這個阻礙。在你,自然要感到有些疲累,或者因這阻礙太重而弄傷了自己。如果竟然因此而不再為善,那實在是不明白為善的本意。

世間之事也是如此,有人為善而遭到惡人攻擊,因為惡人本身就是阻礙,所以他的攻擊也是很正常的事。因此為善之初就應該明瞭這一點,那麼才能有足夠的勇氣以及心情去做善事。行善本無所求,是要讓別人歡喜,當別人解除了他的困難而感到歡喜時,自己不也很高興嗎?即使因此而感到疲累,也是值得的。

過失和疾病一樣,如果不加以醫治,任它存在,任它擴大,嚴重時會導致身敗名裂,使事情無法進行,就像有些人得了可恥的病,不願去看醫生,而終致全身潰爛而死。

【歷史故事】

根據《韓非子.喻老》的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名醫扁鵲曾經謁見蔡桓公,第一次見面他就說:「君王!你有病,病在皮膚上,不治療的話恐怕病情會加深。」蔡桓公說:「寡人無病」,隔了十天,第二次見面又說:「君王!你的病已經侵入肌肉,不快點治療,病情會更嚴重。」蔡桓公還是不加以理會。又過了十天,扁鵲又謁見桓公,說:「君主您的病現在蔓延到腸胃了,不醫治病情會更加嚴重。」蔡桓公依然不理他,心裡更加不高興了。又再過了十天,扁鵲看了蔡桓公一眼,轉身就走,於是桓公派人去問扁鵲原因。扁鵲回答說:「疾病在皮膚時,熱敷就可以治好;侵入到肌膚時,用針灸就可以醫好;等侵入到腸胃時,吃幾服湯藥就可以根治;可是一旦蔓延到骨髓裡頭,那就要神仙才管得了,我已沒有辦法醫治了。」五天之後,蔡桓公覺得身體不舒服,派人去請扁鵲,但扁鵲已經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也就病死了。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諱疾忌醫」,指不承認有病,害怕去治療,可用來比喻問題本小不予處理,終致拖延形成大問題,無法收拾;亦用來比喻「文過飾非」掩飾過失而不願聽人規勸以至於到無法自拔的地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拇指之疾可以致命。任何過失一定要面對它,解決它,使它不再繼續下去,危害我們的身心。最可恥的事情在我們起心要改過時,便已不再可恥了。就像臉上寫了一個恥字,照著鏡子用清水去擦洗,洗乾淨了也就沒了,最怕是不敢照鏡子,又不去洗它,結果永遠不敢看自己了,出門也要遮著臉,而恥字卻永遠存在。天下沒有不能面對的事,就怕自己不敢面對;天下也沒有不能改的過,就怕自己不下決心去改。

孔子曾說:「過,則勿憚改。」又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第一句的意思很明確:「有過錯,不要害怕承認,要勇於改過,那就沒有過錯了呀。」第二句更明白了:「如果做錯事而不肯改過,那才真是一個極大的過錯呀。」我們學習聖人的話,一定要了解並行踐,才會對自己的心性行為有益,只要覺察有過錯,能勇敢面對,承認過錯,改正過錯,就是一位坦蕩君子,否則不肯認錯,死要面子,寧可錯到底,那才真的是最嚴重的過錯,將來只有自己要去面對最嚴峻的果報了。能不慎乎?!

Comment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