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0620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2024/06/20(四) ●一日一箴言

《圍爐夜話》:38 無學為貧 無恥為賤,無述為夭 無德為孤。

【原文解說】

無財非貧,無學乃為貧;無位非賤,無恥乃為賤;

無年非夭,無述乃為夭;無子非孤,無德乃為孤。

【譯文】

沒有錢財不算貧窮,沒有學問才是真正貧窮;沒有地位不算卑下;沒有羞恥心才是真正的卑下;活不長久不算短命,沒有值得稱述的事才算短命;沒有兒子不算孤獨,沒有道德才是真正的孤獨。

●【賞析】

人的富有在於心滿足,心不滿足,即使富可敵國亦是貧困,由此可見,錢財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貧富。沒有學問的人,由於缺乏心靈世界,弱水三千,而不得一瓢飲,即使擁有充裕的物質世界,也不會感到滿足。賤是無價值的意思;恥是一種人格,一種心的尊貴。無恥之人不但心地低賤,連人都稱不上。世上有許多居高位者較平常人更無價值,因為他無恥,反倒是一些沒有地位的人,卻能做出高貴的行為。

人的生命並不在壽命的長短。顏淵早死,至今猶為人稱道而尊為「復聖」。古來人瑞多矣,但是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雖生猶死。若顏淵者,可說已活數千年而不為過。他如孔子述而不作,孔教至今猶行;司馬遷著《史記》,千古學人無不神往,這才叫長壽。而有子無德,子亦棄之而去;有德無子,非其子亦親近愛戴,所以說無子非孤,無德乃孤。

世人對於貧富貴賤的看法,不可流俗,而應了解聖賢對貧富貴賤的論斷,方可提升自己的心靈於光明坦蕩處,例如:

《論語·里仁》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ㄔㄨˇ)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ㄨˋ)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又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所重視的是義理,小人所重視的是利益。

《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吃著疏食白開水,以手代枕,也能很快樂呀!不義之財及權位對我來說,像天上的浮雲一樣不可取呀!

《論語·泰伯》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一個逞血氣之剛,好勇鬥狠,不務正業,又厭恨自家貧窮者,一定會出亂子,闖出禍端來。

《菜根譚》:「德在人先,利居人後」。進德修業的修養功夫要跑在他人之前,而追求名利享樂,要處處小心謹慎,不可居先。

《菜根譚》:「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物質享樂方面的事,不要因為不勞而獲而高興,心想將不應為自己所得占為己有,這樣就會掉入罪惡深淵,無法自拔。有關義理之事,不要顧忌困難麻煩而退卻,退一小步就和真理距離千里之遙了。

《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與弟子談論「大丈夫」的時候提到的三句話。 意思是說,真正的大丈夫,富貴不能使他腐化墮落,貧賤不能使他改變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他屈服變節。

顏回、原憲、冉伯牛都是身處於寒門,但是德行高遠令人敬佩,是孔門傑出弟子,顏回更享復聖之盛名,配享太廟,香火不斷。又如厚德大帝高老前人及精勤金仙柳老前人二人拋家捨業,隻身來到台灣,為了將上天的真理大道傳揚於世,竭盡心力於繼志述聖之聖業,六十年如一日,所有安東家人無不感佩怹二老的精神與遺愿,發心繼續將道傳延到世界各地,讓有緣佛子上岸,這都是二老的精神感召所致!

Comment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