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0519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2024/05/19(日) 一日一箴言

《圍爐夜話》6:讀書無論資性高低,立身不嫌家世貧賤。

【註釋】

⑴資性:天賦的資質與性情。

⑵立身:建立自身做人處世的基礎。

【原文解說】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凡事思一個所以然,自有義理貫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貧賤,但能忠厚老成,所行無一毫苟且處,便為鄉黨仰望之人。

【譯文】

讀書不論天賦的資質高或是低,只要能夠用功,不斷地學習,遇有疑難之處肯向人請教,任何事都把它想個透徹為甚麼會如此,終有一天能夠通曉書中的道理,無所滯礙。

在社會上立身處世,不怕自己出身於貧窮低微的家庭,只要為人忠實敦厚,做事穩重踏實,所行所為沒有一絲一毫隨便或違背道義之處,便足以為家鄉的父老所看重,而成為眾人的榜樣。

●【賞析】

人的天賦稟性雖然有高低之分,但治學的關鍵卻在刻苦用功,學問學問,就在於勤學好問。古往今來的學問家,無不是從勤學苦練處走向成功的。即使是天賦不好的人,也可以採取笨鳥先飛的辦法,用適當的方法來獲得真功夫。

「掃地、掃地、掃心地!」的故事:

佛陀弟子周利槃陀尊者雖然根機愚鈍,任何經典念過必忘,總是記不住,世尊特別慈悲的教導他不用念經,只需每日認真掃地、掃落葉來用功;在長久時日掃地的過程當中,周利槃陀尊者時時「藉境練心,除無明草」,終於體悟到掃淨心地的事與理,而開悟證果。因此可以證明只要我們專心的做一件事,就相當於守玄,或認真持真經的效果是一樣的,也可以體會到心地清淨的轉折與機趣。

「宗聖」曾參的故事:孔子的學生中,孔子對曾子的評語是:「參也,魯。」

曾參比孔子小四十六歲,在孔子晚年回到魯國後前來學習,屬於孔門中年輕的一輩,曾參的父親曾點也是孔子的學生。 曾參是一個勤勉篤實的人。《論語》說:「參也魯」,「魯」的意思是遲鈍,由這句話來推測,曾參並不是一個敏悟的學生。但曾參卻是一個勤勉不懈的人,他說:「我每天要自己反省三件事:為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盡力呢?與朋友來往有沒有守信呢?有沒有復習所學到的東西呢?」。

《論語 學而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正是憑著持續不斷的努力,曾參成為戰國時代的重要儒者。舊說,認為《孝經》和《大學》是曾參所編著。元代,文宗加封「宗聖郕國公」。明代,世宗詔改「宗聖」。今山東有曾子廟。同時曾子能與孔孟齊名,配享太廟,就是生平為人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敢絲毫的踰矩,每日反省懺悔,並能傳承孔子聖學,教育後代學子,臻於至善寶地。是一位值得後世永遠緬懷追思並學習的聖賢者。

宋代人陳烈爲自己的「記憶力差」而苦惱,一天讀《孟子》,讀到其中的「求其放心」這句話時,說:「我沒有將散放在外的心收攏回來,怎能在讀書時牢記住有關內容呢?」於是把自己單獨關在一間屋裏,安靜地坐下來讀書,這樣堅持了一個多月,從此以後,只要讀過的書就不會再忘了。

可見,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相反,縱使天資很好,如果不下苦功夫,也不會取得真學問。正如孟子所言:「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日所常用的成語「一曝十寒」即是由孟子此句演化而來,代表為人處事無法有恆心毅力,堅持學習或行動,總是斷斷續續,一事無成之意。

Commentaires


© 2024 安東道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