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捨區 陳豐榮
(承2024年10月16日萍江竹刊電子報)
拾、總結
常有人說,結果如何?有什麼結果?結果怎樣?人生大概有兩種結果,一個後天努力耕耘的結果,另一個是修道成就的結果。兩個結果都要努力才能得到,試問大家努力的是哪一個?
先談後天的結果,如果我們很想吃清脆甜美的蘋果,先要從幼苗的栽種做起,然後澆水、施肥,除草、滅蟲等等。除此之外,還要用心了解觀察蘋果的特性,水不能亂澆,肥料不能亂施用,想把一顆樹種活就不容易,更何況還想要有「結果」。所以必須經過一番努力付出,有一天終於等到了「開花」,最後才能「結果」。「結果」之後還要細心的呵護,它才能長大,才可以吃到它的美味。
修道之理亦然,要了脫生死不落六道,聖業能大證品蓮,必需經過求道、行道、悟道、證道過程才能了道。換言之,要經得起考驗,方能任勞任怨、發心幫辦、渡眾成全等等。那麼求道猶如開花,擇善固執才有結果,即是聖業的證果。
了生死大事,一要有色身方可求道,二要有智慧才想修道。所以說,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時渡此身?現在求道了道條件已俱全,若錯過此機會,萬八恐難身翻。
過去如果沒有堅定走過最艱辛的歲月,自己的腳步就很難重新再起。不管過去有多辛苦,生活如果沒有道,厄運又如何能教它停止?已經辛苦一輩子,生生世世還會有多少艱辛的日子?這世的苦日子恐怕還有下輩子。此生有道可求,可以斷苦根,了脫生死,有這輩子認真修道的日子,希望沒有為了還債的下輩子。現在有道可修、有功可行,藉著今天有用的身體,要趕快好好修道和行功立德,才不枉此生走一回!
修道能了生死,以前的人得之不易,一旦錯過了,一等就是千年百年。再來談一個修道小故事,大家應該更珍惜大道的可貴,千萬別再得過且過,空過又錯過。
東晉慧遠禪師曾說此偈:
「身生知未生,知生身已老,身怨知生遲,知怨身生早,身知不相逢,人生幾度老,身知若相逢,即可成佛道。」
這段偈語是慧遠禪師對崔相國所言,因嘆息相國人已老,現在才開始多聞已經來不及。修道非一蹴可及,覺悟不起,智慧不生,此時發心修道已太晚了。試問自己是否有「身生知未生,知生身已老」的感悟?因此三歲求道不嫌早,八十修行不嫌老。白陽修道應知行即在當下,就不會有「生知不相逢」之嘆!
慧遠禪師又說,沒關係,我告訴你一個方法。
「電光雷火,千年一瞬,一心念佛,廣種善因,
千年之後,白蓮結子,你身我身,共成佛身。」
雖然要再等一千多年,但時間像電光雷火,到時候白蓮結子,你的身、我的身,就可以成佛身。這段話是說白陽大開普渡之際,我們可以藉此因緣修道成佛。想想崔相國等了一千多年,我們是不是也等了幾千年?今天再不修道了脫生死,試問還要等到哪一年?若「生知不相逢」,錯過三曹普渡,勢必再等幾萬年。
今天如果沒有走過從前的日子,結果就看不到希望的明天。
今天如果不是能有幸求道,結果將落入四生六道,而且苦海無邊。
今天如果不知修道,結果脾氣不改,毛病不除,習氣不了,人格做不好,將有何條件能自立而立人?又有什麼德性可以去影響別人呢?
今天倘若不能了道,結果功德未立,佛土不能莊嚴,德性不明,業力不除,考魔不退,自己的生死又何時能了。今天我們能從修道,行道、悟道、證道、了道找回靈性的故鄉,如今適逢三曹普渡之際,超生了死的條件已俱全。今天反問自己,信不信、行不行、修不修,端看自己願不願意。如果自己想不通,佛法雖廣,天雨雖大,也恐難潤無根之草。自個心門深鎖打不開,別人恐怕更難幫你打開。當生命走到最終的那一刻,才捶胸頓足,暗然斷腸、萬般的悔恨和無奈、逝去的因緣不復初始,唯恐再等千年萬年,等到天荒地老天昏地暗,等到「死去活來」,不知還要等待多少個秋?今天何不一次用功把道修?所謂「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時渡此身?」請問我們還在等什麼?
(全文完)
Comments